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金融AMC)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寄予较高期望。2020年8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妥善应对疫情冲击更好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处置风险功能作用的通知》,要求各金融AMC专注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其化解处置金融和实体企业风险的功能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金融AMC回归本源、专注主业,2022年6月6日,银保监会又印发了《关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业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62号文,以下简称62号文),要求金融AMC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力度,鼓励其以轻资产方式积极参与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并适度拓宽金融资产收购范围,将涉及债委会项目、债务人已进入破产程序、90天以上逾期本金或利息权益、违约债券、因疫情影响延期还本付息后再次出现逾期的资产或相关抵债资产等五类风险资产纳入金融AMC的收购范围。
目前,我国共有中国华融、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资产以及中国银河资产5家金融AMC。虽然上述62号文适用的对象是金融AMC,但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59家地方AMC,覆盖了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作为特殊资产收购方一支重要力量,地方AMC在区域金融风险化解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针对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情况,地方AMC地方或可在以下几方面打好提前量,做好业务准备。
加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不良资产收购处置
2021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央行评级。整体来看,大部分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1-7级),资产占比约99%,高风险机构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截至2021年末,全国11个省(市、区)已无高风险机构,13个省(市、区)高风险机构为个位数。存量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四个省份。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9月1日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银行业在2021年共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
与五家金融AMC不同的是,地方AMC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地方资源的整合及渠道建设能力,因此,地方AMC可根据各省银行业发展情况,一方面根据区域内金融机构风险动向作出业务调整,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对总"需求对接,鼓励专业部门做到"凡包必看、适包必调、好包力拿",着力发掘资产价值、丰富处置手段、缩短处置周期、提高资金效率。
拓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
62号文指出,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的委托,通过提供市场化估值定价、方案设计、顾问咨询等技术支持,履行受托管理责任,以轻资产方式积极参与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实际上,在此之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已将财务、投资、法律及风险管理咨询和顾问等业务明确列入地方AMC的经营范围。
两份文件指导思想相互契合,从中体现出监管对金融AMC、地方AMC以提供专业技术化解金融风险的导向和期望。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时寻求金融AMC、地方AMC的合作支持。
因此,地方AMC应积极调动资源,加大与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力度,拓展中小金融机构受托经营、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业务。同时,深度挖掘市场,探索不良资产重组、重整、重构的风险管理咨询、财务顾问和业务咨询业务。
强化审慎合规经营
2021年,金融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政策密度及力度均超过往年,审慎监管的态势加速形成,有效推动了金融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看到,在业务合规方面,62号文对两类业务的合规性予以明确:
一是规范开展反委托处置不良业务,在不良资产真实、洁净出表前提下,金融AMC可采取反委托相关金融机构的方式进行处置;
二是规范分期付款处置方式,确需采取分期收款方式的,首次收款比例不低于转让价款的30%,同时将首付比例、付款期限、次数等条件作为确定转让对象和价格的因素。
反委托处置有利于提升处置效果,因为不良资产的原持有金融机构对相关债权资产的债务人情况、底层资产特性等属性更为熟悉。
而在不良资产转让过程中,设置合适的收款比例和合理的收款周期,在通过杠杆设定扩大二级市场投资群体的同时,也通过限制首次收款最低比例,对后期风险二次扩散构建了一道"防火墙"。
上述逻辑和措施也同样适用于地方AMC。地方AMC在开展涉及金融机构化险业务时,应严格遵从监管法律法规规定,在合规前提下开展反委托处置、分期付款处置等业务,确保不良资产真实、洁净出表,并严格落实首次收款比例不低于30%,防止后期风险二次扩散。
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建设
随着地方AMC的展业环境不断变化,人才在地方AMC的高质量发展及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从现状看,人才的缺乏仍是地方AMC的主要短板之一。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背后,涉及大量不良资产处置,其核心是对资产的合理定价,需要从业人员深刻理解不同类型资产运营和处置方式,并凭借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实操经验促成项目顺利落地。这一过程,对于从业人员金融投资、企业经营、税收、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针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地方AMC应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内选外聘补足人才短板,落实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育和提升对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评估和定价能力,以及在轻资本、轻资产综合服务方面的能力,充分实现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
优化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62号文指出,允许相关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以真实估值为基础、在资产真实转让的前提下开展结构化交易。如参与批量转让的资产管理公司报价均低于金融机构估值底价,买卖双方可以双方估值为基础,通过自主协商,协议约定双方参与未来资产处置收益分成、损失分担等方式达成交易。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都是以公开转让的方式开展,62文允许在资产转让行为符合监管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竞价不成开展自主协商达成交易,更符合市场逻辑,提升了交易灵活性,同时也对业务人员的决策意愿和决策能力提出了要求。
人才效能的激发,不但受限于专业水平,也离不开与市场化原则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目前,地方AMC的人才激励手段主要为职务晋升、年终奖、涨薪等传统形式,绩效评价体系仍有优化空间。
在开展金融资产收购及处置业务时,地方AMC可明确新增投放规模、处置进度和效益等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有利于践行地方AMC初心使命、做好金融风险化解工作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资源要素向中心工作导入和配置。
优化融资来源和结构
地方AMC受业务周期性影响,加之受制于传统处置模式,资金周转较慢、融资成本较高的现象较为严重。
除了采取加快收购处置速度、拓展轻资产业务、加强与其他机构合作力度等等应对措施外,地方AMC仍需要重视融资问题,做好金融资产收购等业务规模扩大的现金流准备工作。
对此,地方AMC应加强对财税金融政策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压降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结构,着力解决负债与资产久期错配的问题,提升负债稳健性。